古人云:「狗咬呂洞賓,不識好人心。」意思就是說,當朋友落難時自己前去幫助,卻被朋友誤會了自己的好意,反而對自己發難。
這告訴我們,從心理的角度來看,幫助落難的朋友十分不可取,因為你的朋友有幾率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埋怨你。
接下來,我們將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。
情緒反饋
常言道,情緒非常容易傳染。這個概念最早由麥獨孤提出,大意為別人的情緒可以通過傳遞的方式引起自己情緒的趨同,從而達成近似的情緒體驗。
部分心理學家對這個現象開展更精確的分析,他們認為被傳遞的情緒會因為一個人的實際欲求而做出改變,也就是被想法驅動的行為最具有感染力。
日常交往中,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為朋友兩肋插刀,再不濟也是朋友有難,能幫則幫,對朋友的重視程度有時病態的超越對家人的關照。
但是,朋友與家人的區別在於,有些朋友擅長得寸進尺,不會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問題,會向你陸續提出更難的要求,一旦你承擔不了對方的欲求,自己就先會感到尷尬。
最令人感到不適的就是,朋友並不惦記你的好,即使是你付出了很多的情況下。
他們並不將你的付出放在心上,甚至倒打一耙,升米恩斗米仇,當你的付出並不及以往,對方反而會埋怨你,在你的付出並不符合對方的要求時,還是會遭受怨懟。
其實,這時對方對你的依賴已經成型,過度的幫助只會造成兩個人的尷尬。
倘若某次雙方交涉失敗,你不再提供幫助,遭到對方的指責時,會充分感受到人性的黑暗與交友不慎的挫敗。
心理學家認為,人們會下意識的模仿指定對象的音容笑貌,這是人體內中樞神經的作用。
然而,這種模仿行為會反作用於人的情緒,使個人的情緒更容易被傳染。
所以,我們個體的情緒也可以通過相似的方式影響旁人。
若是朋友被負面情緒包圍,並且時常向你傾吐,那麼在日積月累下,你的情緒也會逐漸被他同化。
所以,想要幫助遭難的朋友,首先自己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,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,三思而後行,理智的幫助他人。
面子工程
當兩個人想要維持長久的關係時,彼此間的地位要儘可能趨同,否則就會出現自尊橫亘在兩人之間難以協調的狀態。
可以說,自尊是兩人間默契建立的基礎,有些人即使遭遇大難,日子過得清貧,但是依舊不肯低下高傲的頭顱向別人尋求幫助。
其中,也有不想麻煩別人的因素,自己咬碎了銀牙也要撐下去,不想尋求任何人的幫助。
這時,我們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面對這樣類型的朋友,你的幫助反而戳穿了對方的遮羞布。這種冒失的好意不僅不會幫助到對方,還會讓對方認為你很失禮、多管閑事,也就是拂了他的面子,有損他的自尊,這種情緒會逐漸發酵,嚴重影響你們的友誼關係。
所以,在準備幫助對方之前,先了解對方的實際需求,有時默默陪伴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。對方向你尋求幫助時,酌情幫助;沒有向你尋求幫助也一定有自己的考量,尊重才能不辦壞事。
升米恩斗米仇
我們常說的忘恩負義,就體現在其中。當你滿足了對方的一個小要求時,他們並不感到滿足,而是不斷觸摸你的邊界,一點點增加自己的要求。
一旦你的付出比上次少,就會遭到對方的指責。
如果我們長期的、持續的對一個人進行幫助,對方有很大概率產生依賴心理,從而使你的付出再無重量可言。
長時間的幫助一個人,容易使恩惠過渡為義務,最後心被傷了不再對其他人示好。
自己的善意用錯了方式,會把朋友處成敵人,特別是將感恩逐漸演化為理所當然的人。這類例子在當今社會屢見不鮮,心不存感激的人做出什麼事都不足為奇。
綜上,當我們面對朋友的求助時,一定要審慎而行,不要一味的付出,顯得自己輕而易舉。為了關係的長久發展,三思而後行,考慮自己行為的合理性。
當一個人救另一個人出泥沼時,是真的想幫助他,但對方之後能走與否,他人都沒有義務負重前行。只有自己的幫助擁有重量的時候,對方才會感激,促進情感升溫。
- The End -
作者 | 神奇小小
第一心理主筆團 |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
參考資料:《Social psychology》
心理學:永遠不要幫助一個已經落難的朋友
古人云:「狗咬呂洞賓,不識好人心。」意思就是說,當朋友落難時自己前去幫助,卻被朋友誤會了自己的好意,反而對自己發難。
這告訴我們,從心理的角度來看,幫助落難的朋友十分不可取,因為你的朋友有幾率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埋怨你。
接下來,我們將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。
情緒反饋
常言道,情緒非常容易傳染。這個概念最早由麥獨孤提出,大意為別人的情緒可以通過傳遞的方式引起自己情緒的趨同,從而達成近似的情緒體驗。
部分心理學家對這個現象開展更精確的分析,他們認為被傳遞的情緒會因為一個人的實際欲求而做出改變,也就是被想法驅動的行為最具有感染力。
日常交往中,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為朋友兩肋插刀,再不濟也是朋友有難,能幫則幫,對朋友的重視程度有時病態的超越對家人的關照。
但是,朋友與家人的區別在於,有些朋友擅長得寸進尺,不會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問題,會向你陸續提出更難的要求,一旦你承擔不了對方的欲求,自己就先會感到尷尬。
最令人感到不適的就是,朋友並不惦記你的好,即使是你付出了很多的情況下。
他們並不將你的付出放在心上,甚至倒打一耙,升米恩斗米仇,當你的付出並不及以往,對方反而會埋怨你,在你的付出並不符合對方的要求時,還是會遭受怨懟。
其實,這時對方對你的依賴已經成型,過度的幫助只會造成兩個人的尷尬。
倘若某次雙方交涉失敗,你不再提供幫助,遭到對方的指責時,會充分感受到人性的黑暗與交友不慎的挫敗。
心理學家認為,人們會下意識的模仿指定對象的音容笑貌,這是人體內中樞神經的作用。
然而,這種模仿行為會反作用於人的情緒,使個人的情緒更容易被傳染。
所以,我們個體的情緒也可以通過相似的方式影響旁人。
若是朋友被負面情緒包圍,並且時常向你傾吐,那麼在日積月累下,你的情緒也會逐漸被他同化。
所以,想要幫助遭難的朋友,首先自己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,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,三思而後行,理智的幫助他人。
面子工程
當兩個人想要維持長久的關係時,彼此間的地位要儘可能趨同,否則就會出現自尊橫亘在兩人之間難以協調的狀態。
可以說,自尊是兩人間默契建立的基礎,有些人即使遭遇大難,日子過得清貧,但是依舊不肯低下高傲的頭顱向別人尋求幫助。
其中,也有不想麻煩別人的因素,自己咬碎了銀牙也要撐下去,不想尋求任何人的幫助。
這時,我們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面對這樣類型的朋友,你的幫助反而戳穿了對方的遮羞布。這種冒失的好意不僅不會幫助到對方,還會讓對方認為你很失禮、多管閑事,也就是拂了他的面子,有損他的自尊,這種情緒會逐漸發酵,嚴重影響你們的友誼關係。
所以,在準備幫助對方之前,先了解對方的實際需求,有時默默陪伴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。對方向你尋求幫助時,酌情幫助;沒有向你尋求幫助也一定有自己的考量,尊重才能不辦壞事。
升米恩斗米仇
我們常說的忘恩負義,就體現在其中。當你滿足了對方的一個小要求時,他們並不感到滿足,而是不斷觸摸你的邊界,一點點增加自己的要求。
一旦你的付出比上次少,就會遭到對方的指責。
如果我們長期的、持續的對一個人進行幫助,對方有很大概率產生依賴心理,從而使你的付出再無重量可言。
長時間的幫助一個人,容易使恩惠過渡為義務,最後心被傷了不再對其他人示好。
自己的善意用錯了方式,會把朋友處成敵人,特別是將感恩逐漸演化為理所當然的人。這類例子在當今社會屢見不鮮,心不存感激的人做出什麼事都不足為奇。
綜上,當我們面對朋友的求助時,一定要審慎而行,不要一味的付出,顯得自己輕而易舉。為了關係的長久發展,三思而後行,考慮自己行為的合理性。
當一個人救另一個人出泥沼時,是真的想幫助他,但對方之後能走與否,他人都沒有義務負重前行。只有自己的幫助擁有重量的時候,對方才會感激,促進情感升溫。
- The End -
作者 | 神奇小小
第一心理主筆團 |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
參考資料:《Social psychology》